password
icon
URL
type
date
summary
status
slug
tags
category
notion image

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和关注我们的公众号,获取最新的免费资源、安全知识、信息流网站https://hackerchi.top 公众号:黑客驰
notion image
💡
免责声明:本文章中的信息和观点仅代表引用网站或者原作者,本网站只是引用其观点、内容,不代表本网站、公众号、黑客驰本人的观点或立场。本文章论述内容仅作为教育参考使用,如有违法行为与本网站和黑客驰无关,国法无情,自行负责。
🗣
关注我们的公众号"黑客驰",收藏我们的文章,转发给你的朋友们,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有用的知识!网站实时更新,请访问官网,给个免费的赞!打赏点咖啡钱更好!
📢
将我们的公众号内容加星获得隐藏内容。

第一回:黑船来航强震撼,明治维新现强果
大家好,今日中日关系成为了热点,我们也来蹭一蹭,我们来讲甲午战争,我也把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次梳理,预计会有十几期的节目,当然,为了听的痛快我一次性的放出来,也会视频和音频版,但微信只让上传一小时版本。
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来说,是很关键的一场战争,它的影响非常大。我们之前讲了两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,其实两次鸦片战争清朝并没有被打垮,而且在经历了洋务运动之后,清朝甚至认为自己又变得强大起来了。但是呢甲午战争这一仗,清朝是真的被打疼了,列强也开始了加速瓜分清朝的进程。甲午战争这一战,决定了清朝的衰败和日本的崛起。所以呢甲午战争,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。
关于甲午战争,我会做一个系列的节目来讲解。今天的第一期节目,我们就先来讲一讲日本是如何崛起的。
甲午战争,是清朝和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,也可以说,是日本为了和清朝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而发起的一场战争。所以呢,这场战争里面有三个重要角色,是日本、清朝和朝鲜。当然啊,也还有俄国和英国在亚洲角力的因素在。我们如果单纯的从引发战争的近因来看,是朝鲜发生的「东学党叛乱」事件,清朝和日本都向朝鲜发兵而引发的战争。如果要是把时间线拉长,再往远一点,这场战争是19世纪的清朝、日本、朝鲜都被西方打开国门,打开国门之后,这三个国家都在发展,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,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的冲突。
日本是1853年发生了「黑船来航」事件,黑船来航就是美国的佩里舰队到日本叩关,要和日本签通商条约。美国来的是四艘军舰,就是说要是你不跟我签,我就打你。日本是如何应对的呢?日本当时是德川幕府的时代,德川幕府采取的海关政策也是闭关锁国,跟当时的清朝一样。日本也是只开一个港口,是开的长崎港口;清朝是只开广州一个海关,日本是只开长崎一个海关。
德川幕府虽然闭关锁国,但是呢他的消息并不闭塞。他们是知道世界上是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的,他们获得海外信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,一个是荷兰的商人,一个是清朝的商人。日本当时的政策啊,是只允许清朝商人和荷兰商人跟日本进行贸易。但是呢荷兰的商船和清朝的商船,在进入到日本海关的时候,必须向日本的海关提供一份信息,荷兰商人提供的叫《荷兰别段风说书》,清朝商人提供的叫《唐人风说书》。他们提供的这些信息啊,就包括世界上、包括清朝当时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。
所以呢在1840年到1842年,清朝发生的鸦片战争,日本是很早就已经获得相关的消息了。一向被认为是国力强大的清朝,居然在鸦片战争里面被西方国家打得一败涂地,这令日本的幕府就十分震惊。所以呢在佩里带著美国的舰队来日本叩关的时候,日本并没有直接的进行火力打击。日本以前的锁国啊,是非常强硬的。在1825年的时候,幕府曾经下发过一个命令,叫「无二念打拂令」,就是除了清朝和荷兰的船之外,只要有外国的船只接近日本沿海,立刻开炮驱逐。但是在1842年的时候,也就是日本知道了清朝鸦片战争失败了之后,日本的锁国政策就柔和多了。幕府发布了一个新命令,就允许给外国船只提供燃料、食品和水,但是提供之后,要让外国的船只尽快的离开日本,以防无端挑起战争。
所以当1853年,美国佩里舰队来日本叩关的时候,日本并没有直接开炮,而是冷静地避免战争。在拖延了一年之后,第二年1854年,日本幕府和美国签订了《神奈川条约》,1858年又签订了《美日修好通商条约》。这两个条约一签,日本就算是打开国门了。条约的内容啊,跟清朝和西方国家签的也差不多,比如说自由通商、固定关税、治外法权、片面最惠国待遇,这些都有了。跟美国签了这些条约之后,俄国、英国、法国、荷兰都来跟日本签了通商条约。
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,就引起了日本民间的很大不满。在条约签订之后,日本社会很快就受到了冲击。日本当时还是保守派居多啊,他们认为这个条约签的,使日本备受欺辱,他们都认为是当时的幕府当政者卖国。他们认为只有把幕府给推倒了,把列强驱逐出去,日本才能恢复往日的和平。日本就发起了一个运动,叫「尊王攘夷」运动。
「尊王攘夷」,尊王就是倒幕,要打倒幕府,要推翻幕府的统治,把天皇给请出来,让天皇掌权,以拥护天皇的名义打倒幕府。攘夷呢,就是把洋人给赶走,拒绝跟洋人贸易。日本的倒幕是成功了啊,但是攘夷并没有成功。日本当时的排外运动进行的越来越高涨,很多藩国都跟洋人发生了直接的冲突,尤其是长州藩。长州藩就是伊藤博文所在的藩啊,伊藤博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,他在当时也是一名爱国愤青,跟洋人势不两立。他所在的长州藩就攘夷攘的非常激进,长州藩曾经多次对通过下关海峡的外国船只开炮。
当然啊,西方列强也没惯著他们。英国、法国、美国、荷兰四个国家组成的联合舰队前来征讨,联合舰队一来,很快就把下关的炮台都给攻陷了。在强大的火力面前,长州藩只能求和、赔款,攘夷的气燄也被打灭了。这时候伊藤博文这样的青年,也有了一个思想上的转变。在1863年,长州藩的藩主让伊藤博文和其他三个年轻的武士秘密出洋,到英国留学。伊藤博文到了英国之后,他亲眼见到了西方国家的先进和文明,他的思想就逐渐发生变化了。
伊藤博文认识到,攘夷是不可行的,日本必须得开国,要向西方学习。当时不止伊藤博文一个人,当时日本有一批像伊藤博文一样的、思想率先转变的青年,他们就开始到处呼吁说攘夷不可行,攘夷是空费国力,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开国,应该向西方学习。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情,就应该是集中国力,推倒幕府恢复王政。所以呢日本的攘夷就先不攘了,变成了要向西方学习,不过倒幕运动的声势倒是越来越壮大了。
当时日本幕府的实力是衰退的,但是尊王攘夷的这个过程中,各个藩国的斗争却很激烈,尤其是两个最强的藩,长州藩和萨摩藩。1865年,长州藩和萨摩藩眼看就要兵戎相见了。这时候有一个人出来了,这个人就是阪本龙马。阪本龙马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啊,他提出了「萨长联盟」的设想,他在两个藩之间奔走斡旋,最后促成了长州藩和萨摩藩的联盟。在萨长同盟的带领下,倒幕派和拥护幕府的一派发生了对峙,最后呢,倒幕派获得了成功。
倒幕的成功经历了两个阶段,一个是「大政奉还」,一个是「戊辰战争」。1867年,德川幕府的最后一位将军德川庆喜宣布,宣布辞去将军的职位,把权力还给天皇,也就是「大政奉还」。但是呢在大政奉还之后,权力在名义上是还给天皇了,不过实际上幕府还是有很大的实力的。所以在1868年又发生了「戊辰战争」。「戊辰战争」是维新政府的军队和幕府的军队进行的战争,战争的结果是幕府的军队输了。从此之后,德川幕府就真正的完全的退出政坛了,日本开启了明治政府执政的时期。
1869年,明治天皇把首都从京都迁到了东京,开启了明治维新。明治维新啊,是日本开始建设近代化国家,但是在开始建设之前,明治政府要先完成一件事情,这件事情就是中央集权。当时日本有200多个藩国,这些藩国的状态就相当于什么呢?就相当于是中国秦朝之前,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一样,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国家,日本呢则被认为是天下,而天皇就是一个宗教性质的存在,天皇并没有实权。当时有实权的是幕府将军,幕府被推倒之后,关于这个新的国家应该怎么建设,这是很迫在眉睫的问题。而且呢面对著西方国家的入侵,面对著世界格局这么大的变化,日本应该朝什么方向去发展,这个问题是日本新的维新政府所有的维新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。
对这个问题率先给出答案的,是坂本龙马。坂本龙马在他的老师胜海舟的影响下,他第一个提出了「日本国」的概念。他提出来日本必须结束割据的状态,实现统一,才能建立现代化国家。
明治政府要中央集权,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「废藩置县」。「废藩置县」就是削除各个藩主的权力。明治政府采取的是收买的策略,比较柔和,就是各个藩主向中央政府交出领主的所有权,也叫「版籍奉还」。就是各藩的大名以后不再世袭了,原来的藩主呢,改名为「藩知事」,允许他们保留以前领地的收入的1/10,其它部分全部都要上交给中央政府。与此同时,各藩所有的开支和所有的债务,也都由中央政府来承担。这样的改革政策,各藩的大名其实并不抵触,他们摇身一变,就变成了新的贵族阶级叫「华族」。
真正的利益受到损失的,是武士阶级,尤其是下层的武士阶级。日本当时的社会啊,也是士农工商四个阶级,这点跟清朝很像。但是日本的士呢是武士。我们知道啊,日本在历史上,尤其是在唐代以前,一直是向中国学习的,关于儒家的文化,关于治国的方针,日本学的都是中国的。但是日本有两件事没学,一个是科举制度,一个是太监制度。太监制度没学当然是好事,不过科举制度没学,这呢就使得日本他是一个没有一个上升的通道,就是你一个人,你一出生是什么阶级,你就是什么阶级,这辈子你也变不了。你爸爸是武士,你就是武士;你爸爸是农民,你就是农民。
在士农工商四个阶级里面,武士是最高的。武士是藩主发俸禄,也就是说藩主养著武士,所以武士只对藩主尽忠。武士还有特权,比如说武士可以配刀,而且呢只有武士可以当兵。明治政府废藩置县之后,收回了地方的税收,这一大批的武士阶级,当然也就归中央政府来管了。武士的薪俸当然也由中央政府来发。中央政府无法承担这么大的一笔费用啊,就开始削减武士的薪俸。同时呢他们开始废除武士的特权,政府发布了一个「散发脱刀令」,就是武士也不允许配刀了。而且呢明治政府提出了四民平等,四民平等就说了,所有人都可以参军,只有武士可以参军的这个特权也被废除了。
武士的权力被废除,脱刀令刺痛了武士的自尊,现实俸禄的减少,又让武士非常愤怒。所以各地的武士纷纷发生了叛乱。其实呢在倒幕的过程中啊,下级的武士是出了很大力的,而且是付出了巨大牺牲的。他们本来想在新政府里面获得好处,没想到呢,却成了新政改革的第一批牺牲品。
为了解决下级武士的问题,西乡隆盛提出了「征韩论」。我们知道日本的明治维新有「维新三杰」,这三杰是木户孝允、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。这里面西乡隆盛是跟下级武士感情最深的,因为在倒幕的戊辰战争的时候,就是西乡隆盛作为总指挥,带领著下级武士打败了幕府军。他看著这些昔日的战友,武士的尊严和利益都没有了,西乡隆盛感觉非常痛苦。西乡隆盛就提出来了「征韩论」,他的设想是通过侵略朝鲜,来解决下级武士的问题,让这些下级武士啊,在新的领地取得特权和资源。
1873年,明治政府针对「征韩论」进行了讨论。这时候明治政府分为两派,一派是拥护「征韩论」的,以西乡隆盛为首;另一派呢,是不同意现在就征韩的,这一派人员主要是刚从欧美考察回来的岩仓使团的成员组成的。岩仓使团的成员就包括岩仓具视、大久保利通、木户孝允、伊藤博文等人。这个岩仓使团啊,是在明治政府刚成立不久,为了向西方学习,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的使团。岩仓使团的成员,他们占到了明治政府核心成员里面的一半以上,他们在美国、在欧洲一共考察了11个国家,用时一年零九个月。这次考察,让他们切实的体验到了西方的发达,他们每个人的思想都进化了、蜕变了。我们在伊藤博文写的文字里面看到,他用了6个字来形容他这次考察过程的心理变化,他写的是「始惊、次醉、终狂」。大家体验一下啊,「始惊……次醉……终狂……」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。
就是在这次访问回国之后,明治政府的决策层对日本的未来道路达成了共识。用三个词来说呢,就是殖产兴业、富国强兵、文明开化。这就是明治维新的国策。这些岩仓使团的成员,他们已经具有了世界的视野,西乡隆盛跟他们相比呢,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。几年前他们共同维新,在一起倒幕,但是现在呢,眼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所以在征韩论这个问题上,他们的看法也不一样。为了解决武士的问题,西乡隆盛坚持要立刻征韩,但是呢出国考察回来的这些成员,他们却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。他们认为日本首先要进行国内改革,如果现在就侵略朝鲜,很有可能会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,如果打成了持久战,这就会影响到国内的发展。最后的结果是西乡隆盛失败了,主张征韩派的官员全部下野。西乡隆盛就辞去了所有的官职,回到鹿儿岛家乡了。
这是日本国内第一次讨论要侵略朝鲜,是在1873年,是为了缓解国内武士动乱的压力。侵略朝鲜没达成一致,但是武士叛乱的问题还必须得解决。第二年,1874年,日本就出兵台湾,引发了牡丹社事件。这次的日本出兵台湾,是明治政府掌权以来,日本第一次对外用兵,也是第一次对外扩张。我们从地缘上来看,日本啊他是一个岛国,要想发展,必须得登上大陆。他要想登上大陆,只有两个踏板,一个踏板是朝鲜,通过朝鲜半岛再进入到清朝的辽东半岛;另外一个踏板呢,就是台湾,通过台湾进入到华南,进入到南亚。所以呢侵略朝鲜达不成一致的意见,他们怕的是万一打成了持久战就不好了,就会影响国内发展经济。日本就选择了另外一个踏板,就是台湾这个踏板,因为台湾跟朝鲜相比还是容易的多,他们就开始对台湾动手了。对台湾动手的结果呢,是清朝也出手了。清朝出手之后,双方形成了对峙,英国公使居中调停,最后双方讲和,日本退兵,清朝象征性地给了日本50万两抚恤金。
日本这次侵略台湾,其实并没有占到便宜,也没有解决武士叛乱的问题。最终在1877年,日本国内爆发了「西南战争」。「西南战争」就是武士叛乱的高峰。在西南战争里面,叛军的领导是西乡隆盛。西乡隆盛带领著萨摩藩的军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武士阶级,一共3万多人,挥师北上,和政府军爆发激战。这场战争打了有半年多的时间,战争的结果是政府军击败了叛军,西乡隆盛也自杀身亡。这场战争打的是很惨烈的,政府军6万人,叛军3万人,战后,双方的损失都达到了总兵力的四成。不过呢从此之后,武士的问题算是彻底被解决了,这也是日本的最后一场内战。明治政府也完成了中央集权的任务,从此之后,日本就加速了近代化的过程。
刚才我们说了啊,明治维新的国策就是殖产兴业、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。我们一个一个来说。
殖产兴业就是大力发展工业。日本发展工业呢,一开始跟清朝的洋务运动也很像,都是由官府出资来办企业,官府出资来经营,完全是国有企业。但是在办了一段时间之后呢,政府发现这样不行,官办的企业完全不能盈利。所以呢从1881年开始,明治政府把除了兵工业的企业之外,其他的所有的官办企业全部都出售给了民间,也就是做了一个「国退民进」的动作。国退民进之后呢,日本私人企业就发展迅速,市场一下子被激活了。在1884年到1890年,日本的各种公司从702家增加到了3,092家。这段期间呢,也是日本民营企业家崛起的时代,像涩泽荣一、岩崎弥太郎这些日本的超级企业家,都是这期间成长起来的。这批企业家呢,他们收购亏损的国有企业,改造成盈利的企业,他们又建了很多新的工厂,他们还开辟各种新兴产业。日本的工业化开始飞速发展。在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,日本还是原材料的出口国,日本的工业产品也几乎全部都是靠进口。仅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,日本的对外贸易情况就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,日本大量的进口原材料,并且出口工业产品。到20世纪初的时候,日本已经跻身进入到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了。
我们再说日本的富国强兵。日本的富国强兵跟清朝有很大的不同。清朝的洋务运动啊,也是大量的发展军工产业,造枪造炮造轮船,但是清朝强兵的目的还是为了自保,是为了不被西方侵略。而日本的强兵是为了扩大「利益线」。日本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,提出了「主权线」和「利益线」的理论。1890年11月29号,在日本第一届帝国会议上,首相山县有朋在报告中说道,为了维持国家的独立,日本不仅要保卫主权线,也要保卫利益线。他说的主权线指的是日本的疆土范围,这叫主权线;他说的利益线呢,指的是日本的利益到达的地方。山县有朋指出,日本目前利益线的焦点在朝鲜,为了保卫朝鲜利益,日本应该扩充陆军,也要扩充海军。这个利益线的理论,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理论。
我们再来说一下明治政府的政治制度的改革。日本的政治体制啊,是岩仓使团在欧美走了一圈之后,经过充分的考察,充分的讨论挑选出来的。他们在美国看到了民主共和制,在英国看到了君主立宪制,他们都认为很好,很先进,尤其是美国的体制。大久保利通说,美国的民主政治是最好的,但是呢并不适合日本的国情。他们在考察了一圈之后啊,认为德国的体制是最适合日本的。德国的体制是什么样呢?德国的体制是“以君主立宪之名,行专政集权之实”。他们看到当时的德国是一个后发国家,德国是从一个农业国家,快速的发展成工业化国家,他们就认为,走德国的道路是最适合日本的。岩仓使团的成员达成一致的结论,日本的政治体制要学习德国。确实对于日本来说,把天皇给树立成一个象征性的、宗教性的形象,是深入民心的,而且是非常容易的。然后呢明治政府再实行专制集权,可以快速的完成从「小国」走到「大国」的道路。日本在政治上、在军事上就开始完全的模仿德国。果然,很快日本就成了一个新型的军事强国。但是呢这也使日本走上了军事扩张、武装侵略的道路。
在明治维新时期,日本的政府实际上是寡头政治,是一个专制的政府。这个专制的政府采用铁腕的手段,推动日本的近代化。这时候日本民间的自由民权运动也开始觉醒了。带领民间自由民权运动的是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等人。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都是在倒幕运动里面维新派的功臣,但是在征韩论战之后,他们和西乡隆盛一样,都一起下野了。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虽然下野,但是仍然关注政治,他们在日本的民间开始鼓吹万民平等,鼓吹独立自主的学说。1874年,板垣退助等人成立「爱国公党」,开启了日本自由民权运动。他们之所以叫「公党」,就是为了跟私党或者跟朋党区分开来,表明以天下政治为使命。
当时的明治政府是以大久保利通为首,对民间的政党是打压的。他们认为日本现在正处于列强环伺的世界里面,要想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,必须得有强有力的领导,也就是要通过专制的政府来推进工业化,这样才能掌握改革的方向和速度。但是呢随著民众权利意识的传播,民间的政党力量也开始越来越强。1879年,民间力量开始大力推动,要求政府开设国会,要求起草宪法。在强大的压力之下,明治政府终于同意了,在9年之后,也就是1890年,开设民选议院,并且设订宪法。
到1889年的时候,明治政府兑现承诺,颁布了第一部宪法《大日本帝国宪法》。这部宪法的专制色彩依然很浓啊,日本彻底排斥了具有自由形象的英国式立宪制,确立了德国式的君主专制体制。但是呢,这部宪法也明确规定了日本民众有言论自由、有集会自由,也有结社自由的权利。所以尽管政府开放的权利有限,但是在当时的日本,日本是已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,一直都采用专制制度的沿袭了,这样的一个专制政府能够让渡权利给民间,已经是难能可贵了。在宪法颁布之后,在国会设立之后,板垣退助立刻成立了「自由党」,自由党成为了日本国会的三大政党之一,这代表著日本民主政治的一个进步。
关于明治维新的进度呢,在1890年代以后,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就开始显现了,富国强兵的目标也越来越接近了。日本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东亚强国,只不过此时西方列强并不承认日本是个强国。日本的明治维新呢,他有一个理念叫「脱亚入欧」,就是说他们要彻底的脱离亚洲,完全融入欧洲。日本认为他们虽然地理位置在亚洲,但是他们要完完全全的融入到欧洲,变成一个欧洲强国。
日本在强大起来以后,他们看到的世界,实际上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。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速度在加快,日本的知识界就开始重新思考,思考日本下一步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。当时的日本国内有两派,一派主张「和平膨胀」,一派主张「武力膨胀」。武力膨胀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做法,走侵略扩张的道路。日本讨论的结果,是武力膨胀占据了上风。『爱国主义』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主旋律,武力膨胀被认为是『爱国主义』的表现。日本社会普遍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,接受了这个世界是一个丛林法则,弱肉强食。所以日本认为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线,在国外侵略是正当的行为,是爱国的行为。所以呢,日本后续对朝鲜对清朝发动的战争,都被日本的国内所普遍接受,而且很多人还认为,这是日本武力膨胀的好机会。
日本走向对外侵略,可以说是他学习了德国的制度之后,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做出的选择。而且呢,日本的民主运动其实是失败的。日本的中央政府一直都是专制体制,日本国内倡导自由民权的人,也管这种政治体制叫「藩阀专政」。后来呢,也管日本的这种专制叫「元老政治」。掌握明治政府政权的第一代政治家,是大久保利通。1878年,大久保利通被暗杀。在大久保利通被暗杀之后,掌握政权的是伊藤博文。无论是大久保利通还是伊藤博文,他们都是通过倒幕维新运动上台的维新元老。明治天皇曾经下发圣谕,赐予他们「元勋优遇」的待遇。「元勋优遇」的本质呢,就是这些元老即使他们不在位了,他们也有政治特权,他们是天皇重要国务的咨询者。我们都知道,天皇是实际不参政的,这些咨询者就是实际的当政者。
最先获得元老待遇的,是伊藤博文和黑田清隆,然后又相继有7个人也获得了特权,包括山县有朋,包括松方正义、井上馨、西乡从道等人。这些元老,是明治时代真正的政治中枢。尽管在法律上没有明文的规定,但是首相的人选必须是经过元老参与讨论的,由元老向天皇推荐,再由天皇授命给首相组阁。通过这套巧妙的政治安排,元老就牢牢地掌握著政治权利,让民权运动的人士毫无办法。所以日本虽然有了宪法,有了议会,但是实际上仍然是一个专制政府,而且是由这些元老控制的专制政府。
元老控制的专制政府,确实有他的好处,因为这些元老他们饱经历练,有很强的战略眼光,就是他们带领日本走向近代化。但是呢随著这批元老的凋零,这个超越宪法的政治潜规则就暴露出问题来了。《大日本帝国宪法》规定,日本的海军、陆军的统帅权归天皇所有,独立于行政、议会和司法体系之外。所以呢日本的军部,实际上是具有独立的地位的。当元老们在世的时候,他们可以通过天皇来控制军部,他们也可以控制内阁。这样呢他们就既可以控制内阁,也可以控制军部,可以进行一个平衡。但是呢当这些元老慢慢的,一个一个都凋零之后,只有天皇能够管辖军部了,而日本的天皇是不亲政的,军部实际上就不受约束了,他们自成中心。
更可怕的是什么呢?是军部还能操纵内阁。1900年,山县有朋修改了陆军省、海军省的官制,规定军部大臣只能由现役大将或中将担任。这样一来,军部就可以操纵内阁的组成。因为内阁必须要有海陆军大臣,要是没有海陆军大臣,内阁就组不成。军部一旦对内阁不满意,就召回他们派出的海陆军大臣,这样呢,内阁就不得不解散。军部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操纵内阁。
好了,今天我们是简单的说了一下日本的明治维新的过程。我们来稍微总结一下:日本通过明治维新,实现了发展工业的目标,变成了一个工业强国。日本选择学习德国的体制,君主是虚君,但是政府是专制体制。这样的体制呢,使得日本可以快速发展,富国强兵。但是也带来了问题,就是一旦走错了方向,就很难纠正,很难回头。日本接下来的发展,选择了武力膨胀,选择了通过侵略来扩张。所以伴随著日本扩张的步伐,他必然会向朝鲜、向清朝发起战争。
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,下期我们继续再来说朝鲜的情况,我们下期见。
 
新闻聚合2025年你必须知道的43个Linux命令
Loading...
黑客驰
黑客驰
对黑客着迷的人💻
公告
公众号
公众号
 
“黑客”一词是由英语Hacker英译出来的,是指专门研究、发现计算机和网络漏洞的计算机爱好者。某些情况下,黑客也可泛指各领域专家。如,游戏黑客,销售黑客等。
 
我们遵守法律,进行教育目的的研究。违法行为请自负后果
 
专门利用计算机进行破坏或入侵他人的人是cracker,翻译成“骇客”,他们不是黑客。
2023-2025黑客驰.

黑客驰 | 对黑客着迷的人💻